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民間社會與民主專題討論
Seminar on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cy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汪宏倫 
課號
Soc7047 
課程識別碼
325 M456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8,9,10(15:30~18:20) 
上課地點
 
備註
教室:中研院社會所904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7人
外系人數限制:3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從民主與民間社會(Civil Society,或譯「公民社會」)的角度,探討所謂「轉型正義」及其相關問題。在當前台灣的公共論述中,「轉型正義」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重要話題,但對於「轉型正義」的概念、內涵與實作,仍存在不少爭議。過去對「轉型正義」的討論,大多集中在法律、政治、歷史等學科領域,社會學對「轉型正義」的理解與討論,相對來說卻頗為稀少。事實上,「轉型正義」所牽涉到的議題,往往比一般大眾所理解的複雜許多。本課程將從社會學,尤其是歷史社會學與文化社會學的角度,將「轉型正義」放在民主發展的脈絡中,探討其所涉及的主要問題,並連結上「公民社會」與「民間修復」的概念,提出不同的思考方向。課程依主題分為六個單元,以2-3週為一個單元,每個單元探討一個主題。各單元的主題如下:

單元一:民主的發展歷程回顧
單元二:道歉與懺悔的政治
單元三:「轉型正義」的理論與實踐
單元四:台灣的「轉型正義」問題
單元五:自由民主與「普世價值」
單元六:民間社會(公民領域)與民間修復

(注意事項:本課程上課地點在中研院社會所904室,同學可利用臺大/中研院學術交流專車往返,班表參見:https://jpoas.ntu.edu.tw/?page_id=297) 

課程目標
1. 幫助學生從課程中理解民主的發展歷程、「轉型正義」出現的歷史脈絡,以及公民社會可能扮演的角色。
2. 從歷史社會學及文化社會學的觀點,理解民主、「轉型正義」及公民社會之間的關聯,分析其背後涉及到的各種結構性因素,理解相關議題的具體內容與複雜性。
3. 對台灣的「轉型正義」問題,產生更深入的理解與更周全的思考,並能根據課堂所學,探索可能的不同解決方式,取代當前問題重重的「轉型正義」。 
課程要求
1. 本課程將以討論課的方式進行。上課學生每週必須輪流在課堂上,對當週指定教材作口頭報告(以兩人一組為原則,報告時請準備書面資料或PPT,以利討論進行)。
2. 未輪值報告的同學,需針對當週的讀物撰寫一頁備忘(Memo),備忘之內容必須包含:(1)讀後之心得感想,(2)至少提出一個問題。字數不拘,但長度請勿超過一頁。Memo請在上課之前繳交上傳。
3. 修課學生需於學期終了時,撰寫期末報告。期末報告之內容,可以是針對上課之教材文獻內容,做綜合性的批評與討論,也可以是針對某一現實案例或現象,根據相關的文獻與概念進行分析。
4. 評分方式:每週Memo 10%,課堂報告與討論參與50%,期末報告4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導論——介紹課程內容與修課要求、評分標準 
第2週
2/29  單元一:民主的發展歷程回顧(一) 
第3週
3/07  單元一:民主的發展歷程回顧(二) 
第4週
3/14  單元一:民主的發展歷程回顧(三) 
第5週
3/21  單元二:道歉與懺悔的政治(一) 
第6週
3/28  單元二:道歉與懺悔的政治(二) 
第7週
4/04  (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) 
第8週
4/11  單元三:「轉型正義」的理論與實踐(一) 
第9週
4/18  單元三:「轉型正義」的理論與實踐(二) 
第10週
4/25  單元四:台灣的「轉型正義」問題(一) 
第11週
5/02  單元四:台灣的「轉型正義」問題(二) 
第12週
5/09  單元五:自由民主與「普世價值」(一) 
第13週
5/16  單元五:自由民主與「普世價值」(二) 
第14週
5/23  單元六:民間社會(公民領域)與民間修復(一) 
第15週
5/30  單元六:民間社會(公民領域)與民間修復(二) 
第16週
6/06  期末考週